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综合分类 > 导航

现代诗歌读后感(汇编十二篇)

发表时间:2025-06-13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12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现代诗的读后感(通用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1

毒树

[英国]布莱克

我对我的朋友发怒,

我和盘说出,怒气消除;

我对我的仇敌发怒,

我一声不响,怒气渐长。

我怀着疑惧,早早晚晚,

用我的.泪水把它浇灌;

我又带着诡诈的微笑,

用虚假的阳光把它照耀。

于是它日夜不停地生长,

结了个苹果发红光,

我的仇敌见它那么红,

认出这苹果是我所种。

于是他趁着夜幕遮天,

悄悄地潜入我的花园。

天亮时我看了心中欢喜;

树下倒毙了我的仇敌。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2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为人民奉献的人,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记得前不久,我在家里闲着无聊,便找书读。在不经意间,我从眼角瞟到了鲁迅先生写的《自嘲》诗,出于好奇,我拿起来看了看。《自嘲》这首诗主要讲了鲁迅先生当年失魂落魄的事。现在想起来,意思大概是:交了倒霉运怎么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倒会把头碰到墙上。所以,走在大街上用破帽低低地遮住脸,怕被别人看到——招来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湖中心的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湖水吞没的危险。我这人不招人喜欢,有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应该没有病也会死掉,但我偏横着眉毛冷淡地对待别人的指责,甘愿为人民做贡献。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不管春夏秋冬。

读完这首诗后,我感到了当时政府的黑暗和鲁迅先生的无助,同时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无私崇高精神。鲁迅先生不仅满腹才情,还经常关心劳动人民和进步青年。虽然他已经逝世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3

《乡愁》作为他的一部成功作品,当其时被海外游子传唱不断,现在更是誉为经典。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乡思之愁不是直白说出来,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鲜明的生活画面,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歌以时间为线索,由四个时间:小时候、长大、后来、现在,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由四个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表现了诗人了语言功力、升华了音韵之美。由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运用重叠词,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泣如诉。由四个名词:邮票船票坟墓海湾,情感逐层加深,分别表现了不同阶段的乡愁,诗歌中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不断重复,反复咏叹、回环往复。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席慕容有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于右任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可见乡愁是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的乡愁诗歌,被认为是台湾文人中最深沉、最悲戚,也是最细腻的,尤其是关于两岸的离愁。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诗人如此深厚的乡愁情结?余光中回忆说,我的`大学时代,一半在内地,一半在台湾完成。离开内地时,我已经20多岁了,那时我的中国意识已经很深了。余先生断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两岸同文同种,一脉相承。文化作为连接的纽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这是任何人无法割断的。在台湾,我们同样过春节、一起拜妈祖,方言是闽南话,中国文化哪会那么容易被去掉?

诗人一片赤子之诚显露无疑。时至今日,中国尚未完全一统,更应该重谈对祖国的爱与思念。若说起我的中国梦是什么,唯有国家真正回归完整。海外儿女,思乡,思乡。台湾,是吗?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4

当我沉浸在《现代诗歌精选》的世界中,我被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深深吸引。这些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让我感受到了诗歌的无限可能。

这些诗歌,有的婉约细腻,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有的豪放洒脱,如同江河奔腾,让人领略到生命的磅礴与激情。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一个独特的`灵魂,它们或低吟浅唱,或高声呐喊,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对世界的感悟。

其中,有几首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首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的喧嚣与孤独,诗人在繁华的都市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角落,那种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让我感受到了现代人的心灵困境。另一首诗歌则是以豪放的笔触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力量。

阅读这些现代诗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诗歌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同时,这些现代诗歌也让我更加关注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它们用现代人的视角和语言,去探讨和表达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这些诗歌,我看到了现代人在追求梦想、面对困境、享受生活等方面的真实写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生活。

总的来说,《现代诗歌精选》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和启示。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诗歌的魅力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关注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现代诗歌将继续陪伴我,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给我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5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据说是唐朝的7岁孩子缪氏子而写,年龄虽小,可志向远大。

一天晚上,我独步至于屋檐下看初月。透过厚厚的镜片细看明月弯弯。空如镜,镜似水,水黑幕。新月挂空,细如钩,明如烛。静静地照亮数丈万空。弯弯的新月并未有强盛的月光,只是在冥冥中掌管着黑夜的光亮。整个天空便活跃起来了。我凝视着这束光,心中感情万丈。

历朝历代,多少人如同弯月一样,默默地点亮一方角落,将阴暗的天空点亮。又有多少人如同弯月一样将光耀世间。李白望月,月下独酌伴其行。苏轼望月,同样写下不朽的篇章。今日,我欣然望月,却只能在内心中为月歌唱。

“时人莫道峨嵋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弯月静静地悬在空中,细细的,小小的,但却充满了活力。不信,等到月中十五的时候再看,它就会团团圆圆,明明朗朗了。到那时,再抬头仰望天空,就会不由得发出一轮满月照下的感慨了。

现在的我们如同月初的新月,正在努力地积攒着力量;努力地吸取着人世间的精华;努力地学习着,朝着更大更明亮的目标前进。终究会有一天,我们会像月中的月亮一样又大又圆,在如墨似的天空中迸发出自己的光芒。照耀在广阔的大地上,照耀在每个望月人的心中,照耀在更多想成为我们的新月身上,让整个大地披上银白色的光芒。我相信,我一定可以,一定可以成为月中的月亮。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6

《笑读书》

窗外飘落几篇繁芜

而我还读着书

就连对你的回答也入不敷出

十岁勉强会铅笔字

绘画独有的记忆

爸妈面前也只唱独角戏

绕着青春路越走越远

一路丢掉多多少少

奔奔向前我一个享受

花仙子甩开着叫寂寞的.香味

听着歌一路追随也快快乐乐

也许你说我不懂不懂(只是自我放纵)

我大声说要放松放松(妈妈也会包容)

也许你说我没用没用(跌倒我也会痛)

我大声说要包容包容(你却一点不懂)

这世界太多秘密我喘不过气小小的我愿意付出大大的真心

管你冷漠不理管你嘲笑离去我不伤心小小的我能创造大大的奇迹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7

读顾城的诗歌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挑战想象力的快意,因为他笔下的世界是与我们所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童话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让你在五彩斑斓之间忘记了现实。他的诗里,所有的令人欲解不得又欲罢不能的奇幻活泼的想象,并非诗人刻意为之的技巧,事实上,真正的诗人是拒绝技巧的,诗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触摸本真的感觉,他只是在记录,而不是在创造。

换句话说,诗不是他灵感的产品,诗是对面飞来的精灵,她可能来自丛林,可能来自溪水,可能来自蝴蝶轻轻舞动的翅膀,可能来自神秘的时光深处。

《许多时光,像烟》这一首诗,也会就会唤醒我们的这种奇妙的感觉。时光,以及与时光相关的往事,当我们站在某一个地方蓦然回首的时候,常常能有烟波浩渺之感。秦观的《满庭芳》中有“多少蓬莱往事,回首处,烟霭纷纷。斜阳外,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时光里的浪子为之唏嘘不已。

西沉的落日,万点的归鸦,无语东流的水,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一切都被朦胧的烟霭中轻轻地裹着,仿佛是一幅以追忆逝水年华为主题的水墨,让人想来就有无涯的落寞。

而与这种落寞紧紧地绾结在一齐的,就是时光。时光是永恒的,但是与往事相关的时光又是飘忽不定的。而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又都在变成往事,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每一刻都生活在烟云笼罩之中。

“许多烟从花草中出发,小红眼睛们胜利地亮着”这一句就让我们见到一幅诗人独对火堆的剪影。夜色降临,一堆火轻轻地燃起,那些温和的火苗里,袅袅的白烟静静地升腾。在诗人的眼中,那闪闪烁烁的火苗,就是烟的眼睛。诗人反复地叹惋“有些晚了”,因为那些美丽的火苗,都要变成“美丽的图案,烛光中精致的水瓶”,火将要熄灭了,我们也就应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火将熄未熄的时候,那柴草上闪烁的火星有着另外的一种摄人心魄的美感。

这种美不是静止的镜像,但诗人却用“精致的水瓶”这一个比喻将其传神地描绘了出来。那将而那袅袅地升腾的白色的烟雾,如花一样覆盖下来,随之而来的是第二天的黎明。而昨日所发生的一切,已经成了为与烟有关的记忆。昨日是什么?有着“子弹击中铜盘”的响亮的声音,有明亮的火光,也有着与甜蜜有关的狂欢。

这些,在这天都只是留下了一些必将沉入港口的碎片。“有点晚了”,我们又一次听到了诗人的叹息,因为在时光里,很多的东西都已经成为无法拯救的旧事,那以前如此真实的一切,包括感情与理想,包括成功与失败,都已经变成时光里的尘埃。这天,悬浮在梦想之上的这天,必将是另外的情形。

与昨夜相关的时光,已经像随风漂走的烟的花朵一样消失了,带走的还有诗人无法挽留旧梦的叹息。但是,对于生命来说,光是一条永远流淌的溪流,已经走了千年之久,而且还将永远的行走下去。既然如此,拥有光的人们,还有必要为昨夜的逝去而叹息吗?青葱的岁月,金色的年华。

如烟的往事,清晰的今日。生命中有太多的色彩令我们不忍割舍。正如我们在童年的夏天里,赤脚行走在水里的清凉,或者在狂暴的风雨里骑着自行车疯狂地奔驰和放歌。正如年轻时候和心爱的姑娘所牵手走过的绿荫,共同拥有的月色,以及无数次的误会与眼泪,还有无言相对的身影。

这都是我们在昨夜燃起的火光,然而其实即使在火苗最美丽最温暖的'时候,让人忘记时光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奢望过,它能一向伴我们走过如此富有诗意的长夜,我们只是看着空中绽放的烟的花朵,祈祷着,能在黎明后的某一个时候,拥有一个有你的梦。

我们已经成熟了。有时候想来,成熟真是一个让人感到苍凉的词语,当你说自我成熟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把自我完全交给了现实。我们能够用各种各样的美丽而又庄重的词语包装它,比如善良、职责、忠诚等,我们一任自我被现实的水磨平自我的棱角,一任自我逐渐地适应各式的面具,自如地扮演各样的主角。

生活里不再有看星星的情绪,我们只是在有的时候,看着镜子里不再年轻的面容,看着渐已萧疏的头发,心里悄悄地掠过一丝的凄凉。因为,那我们不曾在意的风,已经把我们送进了秋季。应对这个我们不喜欢的世界,逃离的冲动似乎也不复存在。

我们以前是那只小蝌蚪,想着终生都能够生活在水中,想着会像一条鱼那样活泼泼地活着,但是时光却让我们变成了青蛙,这个世界不是给蝌蚪准备的,它存在的唯一的命运就是,长大,就是,失去自我,变成另外的一副丑陋的身躯,以完全不一样的方式活下去。直到最后。在稻香里歌唱的时候,还会想起那个梦吗?

也许真的,有点晚了。但是,当整个世界的阳光都照在我的身上,我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天晚上,烟的形状。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8

《阅读吧》

阅读吧!朋友

知识如同海洋

阅读是一张捕鱼的网

要把网编织的足够大

全靠阅读来帮忙

阅读吧!朋友

知识就是力量

阅读是汲取营养

阅读可以使头脑变得聪颍

才能写出漂亮文章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9

《写作吧》

写作吧!朋友

读书意在去写

写作是在创造思想

写作来源广泛

需要在实践中点滴积累

写作来源于灵感

靠的是智慧闪光

写作吧!朋友

写作意在创新

最忌照抄照搬别人的思想

写作写出自己的'见解

好让大家共同分享

写作是创造财富

著作绽放光芒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10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夜、静的出奇!往日的喧嚣已被今日的寒流冲刷得支离破碎而荡然无存了。对于一个生活在还算繁华的城市里的人来说:这份宁静是难得的。在这片刻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你可以什么都想,放开思绪的疆马凭它任意驰骋;也可以什么都不用想,或者干脆全身心的投入到读一篇佳作中去,和作者一道感受心灵的默契而忘乎周围寂静的一切。因为此刻的心也平静得和这几乎凝固的静夜一样,可以把夜晚的安宁奉献给正在喧嚣中的人们。

深感知识结构很畸形的我,遗憾未拜读过多少徐志摩的著作,因而对他的了解也显得很寥寥。或许就是因“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吧,每每忆起徐老的《再别康桥》耳畔又悄然响起齐秦《大约在冬季》里的开词曲:“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尽管徐老在文中并未因行文的音乐美而发出将泪拭去的安慰。但内心深处产生的强烈共鸣却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刻的我好像和作者一道已驾一朵云彩飘飞到康桥前。倚栏俯视时那种“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情景又呈入眼帘。夕阳的余晖返照着水面,河面上象平铺了一层黄金。水中波光荡漾的艳影让人为之心动,在水底招摇的青荇、康河柔波里的水草、榆荫下的月潭、揉碎在浮藻间的梦伴随着满载的星辉,还要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悠闲和恬静得以淋漓尽致的流露。我感叹作者再见久违的“康桥”时并没欢呼雀跃,高歌一曲,而是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就站在康桥前用赤诚真挚的心凭吊那份眷念之情。因为有一种感受是无需用语言来表达也不能完全表达的。正所谓“至情言语即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别离的笙箫情调寥寂和凄凉,离别的惆怅与茫然,夏虫也为此沉默。然而为了珍惜这份故地重游的眷念和惬意他悄悄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此刻的这种失落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这种无需用行动来证明的心态又哪是那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夕阳”所能替代的呢?所有的一切还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都归功于作者徐老那支生花的妙笔。即使抛开文中所运用的比喻、象征的写作手法难以品尝,而那清新优美的语言,柔美的音调、和谐协调的音节及流畅的行文;高雅的笔调和情景交融、物与我合的艺术效果并没因诗体具有的“音乐、建筑和绘画美”而显得逊色和微不足道。意蕴丰赡的意象描写把作者心灵情感的触动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出来。

徐老当时的心境和激情非豪放派诗人苏东坡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强音和雄浑豪迈,也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峰回路转的随意;不是婉约派诗人李清照那种“人比黄花瘦”的感伤和凄楚;也非朦胧派诗人舒婷的迷茫和矛盾。作者再别康桥时的沉郁感被心雨神的统一所负而没有琼瑶的花草月亮般淡淡的哀愁。此刻“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离别的感伤都在那些平淡而意奇的意象描写中显露完了。我终于寻觅到归有光那种“寄情言语即无声”的感觉而不由自主地折服在那简短的言辞中了。短短还不足两百字的影响力如此强烈,是徐老那种声情并茂的语言表现力和文字艺术感染力使之达到人文一体的境界。

再回味一遍《再别康桥》如同饮一杯甘醇的酒,细细品味便意犹未尽,心驰神往地追随徐老的思绪再次摇曳飘飞。我悄悄的读完,又轻轻的合上。真有些许“我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我往何处去,没有人明了”的微醉。我在思索:徐老别的著作又会给读者留下些什么?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11

阅读现代诗歌,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魔幻与真实的交织世界。这些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思绪和灵魂的碰撞与交融。

在众多现代诗歌中,有一首特别打动我。它如同一个深邃的湖泊,让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也看到了世界的广阔与深邃。诗歌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跳跃、旋转,像是一场无声的舞蹈。

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有时是温柔的微风,轻轻拂过心田;有时是狂风暴雨,让人无法呼吸。这些情感是如此真实,仿佛我可以触摸到它们,感受到它们的温度。我被诗人的情感所感染,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在诗歌中徜徉的人。

同时,我也被诗歌中的意象所吸引。那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如此生动、如此有力量。它们不仅仅是事物的'本身,更是诗人内心的写照,是诗人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这些意象让我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阅读现代诗歌的过程中,我也对诗歌的艺术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歌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它需要用最简洁、最有力量的语言来表达最深沉、最复杂的情感。这种艺术性让我对诗歌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总的来说,阅读现代诗歌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理解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认识到了诗歌的艺术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阅读更多的现代诗歌,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诗歌读后感 篇12

谁的美,掠过的美

那样,幽幽的哀伤

那忧伤的空谷静处,不敢惊起

缕缕飘起的风丝,

也低沉,静静地低下头

在那个幽怨的空间上空,

没有,再高昴的声音

谁的美,那么地憔悴

一池池浓艳的荷叶,卷起细耳

用透明的下垂,

聆听那落入池底,河岸花瓣的声音

所有的绿,

都听成了发黄的光辉

夕阳在憔悴

谁的美,那么地纤弱

时间爬在柳枝上,也瘦去了线条

轻风也显得太重

笑声也很轻微

香味也丝丝落在那个

轻盈飘过的身影

浮起的一切,

都如过往影子的纤弱轻步

弱得连风也止步

忧伤的`回眸

纤弱、哀怨、憔悴

如一片坠落的羽毛轻音

在空中打旋

又如,一阵阵的轻伤

轻得,时间、空间,省略去

仅有,那凄凉的美

让不知名的鸟儿

噙去,挂在那万千个风铃上

让白云袖中的轻风

摇上一个梵高颜色中的美。

文章来源:http://www.211q.com/zonghe/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