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综合分类 > 导航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实用六篇)

发表时间:2025-06-14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篇1

1、呼吸作用

生物体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1)热能,维持体温

(2)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2、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新疆地区由于夏天白昼长,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夜间,气温低呼吸作用不强,更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所以,瓜果特别甜。

5、人体的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每个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这种结构有利于气体交换。

6、呼吸运动

(1)胸廓: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

(2)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3)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胸廓容积有规律地扩大与缩小,从而完成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

7、气体交换

(1)气体能够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都能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的浓度相等为止。

(2)吸气时,氧气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将氧带到身体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呼气排出。

(3)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说明一个人肺部的换气能力,反映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篇2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水对植物体有着重要的作用。

(1)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

(2)叶片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水还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3、导管:可以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位于木质部内,由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筛管:可以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位于韧皮部内。木本植物的茎中,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使得茎不断长粗。

4、蒸腾作用: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来完成的。

(2)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植物水分散失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水、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降低叶面温度,防止灼伤;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等。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篇3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如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3、苔藓植物:有茎和叶,没有根,没有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

4、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等。

5、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依靠孢子(一种生殖细胞)繁殖后代的。

6、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胚实际上那个就是幼小的生命体。

7、种子植物以种子繁殖后代,可以分为*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8、种子*露的植物是*子植物,如:油松、侧柏、苏铁、银杏等。

9、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被称为被子植物,如:豌豆、荔枝、木瓜等。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2、种子的萌发既需要环境条件,又需要自身条件。缺少任何一种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种子度过休眠期。

3、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4、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成为根和茎的连接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5、根尖分四个部分,是:根冠,有保护作用;分生区,有很强的xx能力;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成熟区,有根毛,是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长(根能长长)靠分生区细胞xx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6、根的生长一方要考分生区细胞的xx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考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7、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在芽的顶端有分生组织,可以xx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8、木本植物茎长粗是因为形成层细胞不断xx、分化和生长的结果。年轮的形成则是因为形成层细胞四季生长速度不均匀所致。

9、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补充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0、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篇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通过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叶片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碘液遇淀粉变蓝);

(2)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实验中采用了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实验前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2)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的实质:一是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二是能量转变,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6、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够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7、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8、呼吸作用的意义: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呼吸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篇5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

①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②结构特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苔藓植物:

  ①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②结构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③作用: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

  ①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

  ②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③繁殖: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④作用: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2、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子植物:油松、侧柏、苏铁的种子是*露着的,这样的植物称为*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须拨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4、记住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篇6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

  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情况的方法。

二、植株的生长

  1、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的芽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2、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

  2、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3、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4、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

文章来源:http://www.211q.com/zonghe/5265.html